精选现代大学理念与中文系的教育取向

现代大学理念与中文系的教育取向 大学理念 从晚清的学堂到民国初现代大学形态的确立,是在受过西学教 育的留学生手中完成的。而现代大学又成为现代知识分子活动的公共 空间,成了他们思想的发散场地。现代大学与现代知识分子的互动和 互为依赖关系,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最初也是最为高峰的展示。当 留学归来的胡适借助北京大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取得文化-文学 革命的巨大成功后,他的命运就与北京大学紧紧地连在一起。以 1921年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为例:北京大学的4位校长依次为严复、 胡仁源、蔡元培、蒋梦麟。东南大学的校长是郭秉文,校办副主任(相 当于副校长)刘伯明。随后新起的国立大学如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 梅贻琦)、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浙江大学(校长 竺可桢)、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无一不是在留学生手中创制而兴。 可以说,现代大学的体制是西式的,置身于大学的著名学者大多也是 受过西学教育的。 从大学校长(如蔡元培、竺可桢)到执教的教授(如陈寅恪), 已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的大学理念: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求是 的态度。而这三者也都是有相对的存在指向的。前者是相对于大学存 在的政治体制,后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结果。而思想的自 由则是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二者在西方 现代大学是一种自在的东西,不言自明。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18 第页共页

腾讯文库精选现代大学理念与中文系的教育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