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同步\\3.21人教历史必修1\\优化方案历史必修1(成盘)(张倩)\\全书可编辑word文稿\\7 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2018·广东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 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求同存异” 解析:选B。抓住信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取缔”“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的问题”可判断这体现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亚、朝鲜等 国家建交。这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方针() A.“一边倒”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选A。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朝鲜等国均为社会主义国家,据此推断这反映了新 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3.(2018·海南学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 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1953年代表中国首次提出该原则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 C.朱德D.刘少奇 解析:选B。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再次提出,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措辞上进行了修改,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 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