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的思考(周玲春)
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的思考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 周玲春 非连续性文本,是针对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由句段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很常见,如产品说明书、图表、清单、表格、图标、
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的思考 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 周玲春 非连续性文本,是针对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由句段构成的连续性 文本而言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很常见,如产品说明书、图表、 清单、表格、图标、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通常以表 格、图形和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数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 科学等学科的教材中,这类非连续性文本占相当大的比重。语文课堂 的板书,大部分其实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性、 简洁性,常常大量运用于生活中。 伴随数字媒介的发达,碎片化的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对个人的搜 寻检索信息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搜寻检索信息,也正是阅读能力 的一部分。针对这种情况,“非连续性文本”在2011版新课标中出 现,首次以课程的姿态走进语文语文教师的视野。其中对第三学段(小 学高年段,即五、六年级)目标要求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新课标的强调,考试命题马上有了这类题目,非连文本教学马上 在语文课堂大行其道。华融小学近期做的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小课题, 便是语文非连文本课堂教学的一种尝试。但前后测结果对比显示,学 生较为熟悉的统计图类文本,后测得分明显低于前测,即高分段人数 减少,低分段人数增加。而对于线性(流程)图类文本,学生得分更 趋中,即高分段、低分段人数均摊减少,中间段得分人数增加。“看、 读、标、辨,知、明、抓、提”课堂策略的运用策略,对于学生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