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复习提纲
海洋地理基础回顾: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a—大陆架、d—大陆坡、f—岛弧、b—海沟e—洋盆c—海岭(洋中脊)概念特征地貌形态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深度一般在200M
《海洋地理》复习提纲 海洋地理 基础回顾: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 a—d—f—b—e— 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 c— 盆海岭(洋中脊) 概念 特征 地貌形态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200M 坡度较缓,深度一般在 我国的渤海、黄海全部 以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位于大陆架 大陆坡 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 坡度较陡,深度一般为 坡度突然增大,形成相对 200—4000M 陡峭的斜坡 岛弧 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 露出水面,地势起伏大,呈弧 西太平洋岛弧 布的群岛 形分布,地壳活跃,多火山地 震 海沟 岛弧的外缘常伴生狭长而 狭长,深度大,地壳活跃,多 深凹的海沟 火山地震 洋盆 海洋底部巨大的凹地,也 地壳相对稳定,地形较平坦 叫深海平原 洋中脊 大洋中部的海底山系 大西洋中脊 2.海底地形的形成 地形 形成过程 理论 海底扩张学说 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 生长型边界(大洋 与洋壳的形成 形成 — 底部不断生成 — 扩张消亡的结 洋盆 地壳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 果,是地幔中物质 扩张形成 对流运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消亡型边界(大陆 与洋壳的消亡 板块和大洋板块 岛弧链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在交接处碰撞) 海岸山脉 岛弧或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3.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 同一海区,夏季冬季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 不同纬度,低纬高纬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 同一纬度,暖流区寒流区 洋流的性质 垂直水温分布规律 1KM 以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 集中在表层 1KM 以下,变化很小,保持低温状态 4.海水表面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