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石壕吏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一等奖创 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理解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核心素养目标】第课唐诗三首石壕吏一等奖创 新教 24 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 24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理解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 2 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丰富内涵,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战 乱之 . 苦、家国之痛。 3 .感受诗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 学经典, 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 了解诗歌 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 的审美 经验。 【课时安排】课时 1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甫(视频)导入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 (712—770),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 种种社 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 尖锐的社会矛 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 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