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救治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救治 桃花中心校心理辅导员 沈小月心理干预主要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帮助处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救治 桃花中心校心理辅导员沈小月 心理干预主要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 度过他们的精神危机。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 小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之中,社会知识的片面性和心理承受能 力差,使得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因而心理和行 为就更容易失控,特别是面对紧张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家庭较高的期望值的压力, 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地排解,消除、矫治,将 会产生不良的外显行为,在课堂上其表现行为为情绪抑郁,精神不振,不愿主动 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等,甚至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小学生课堂教学心理干预,是指在课堂上针对有心理问 题的小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它是对有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 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多数学生则重在进行发 展性的心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善于面对新环境的信心,富有创新意识的探 索精神和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 1 、实践性原则。以理论为指导,应用性研究为主,强调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把理论与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 断探索,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当前小 学课堂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 、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心理干预应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便达到积极地建设自 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潜能的目的。 3 、预防性原则。对学生可能有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发现和预防,防患 于未然,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并不是简单地阻止问题的发生, 对那些已有问题尚在轻微或早期阶段的,及早治疗,以解除问题恶化的危机,预 防重于治疗。 4“” 、疏导性原则。在理解学生的心理基础上,力求抓住火候,因势利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