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中文版读后感100字
《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中文版)》读后感_1100字《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中文版)》读后感1100字阅读这本小册子花了三个小时...具备非常鲜明的分析哲学品格,实在是很烧脑的书。可以套用谭老师的
_1100 《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中文版)》读后感字 《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中文版)》读后感 1100 字 ... 阅读这本小册子花了三个小时具备非常鲜明的分析哲学品格,实在是很烧脑的书。可以 套用谭老师的书名给这个小册子起个名字叫做《科学哲学:问题与争论》哈哈。里边很多 —— 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之中,可能永远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啊。 (一)奥卡沙从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也即归纳和演绎说起。归纳用来提出假说、发现规律 ·· 和建构理论,演绎则用来证明和证伪。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只能用演绎法,大卫休谟 “” 认为归纳的正当性无法获得理性辩护。休谟归纳问题仍是争论的焦点。奥卡沙提及的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IBE” 最佳说明的推理(,),应该是休谟问题的一个复 杂版本。由归纳引出概率问题,并指出概率的主观性和逻辑性解释都无法解决休谟问题。 (二)科学解释,讲的是亨普尔的覆盖率模型。这一模型暗示科学解释应该是一种对称关 系(结论推前提也同样成立),但事实上科学解释具有不对称性(很多时候不是互为因果 的,而只是单向推导)。奥卡沙认为,亨普尔的覆盖率模型没有考虑因果性与科学解释之 间的密切联系,而且可能将一些不相关性问题也纳入到科学解释的范围,可见亨普尔并没 有很好地理解科学解释本身。关于解释与还原问题,奥卡沙说到,高阶科学研究的对象在 “” 物理学层面上是被多重实现的,其科学解释无法还原到物理学层面。 (三)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工具论)的争论,主要在于是否能够获得关于实在的所有知 识。反实在论区分了实体中的可观察部分和不可观察部分,认为科学不能获得关于实在的 “”“” 不可观察部分的知识。实在论者马克斯韦尔认为可观察和不可观察之间界限模糊, · 甚至可以说是无效区分;反实在论者范弗拉森则认为概念的模糊性并不影响其使用。反 “” 实在论指出从数据到理论之间存在不充分论证,则又回到休谟问题。以及,我们喜欢 简洁的理论,但无法证明简洁比复杂更接近真理。 “ (四)科学变迁。主要围绕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展开。提到数据的理论负 ” 荷,这是之前我忽视了的一个要点。库恩认为,在理论选择中不存在算法,因此他主张 一种较之于逻辑实证主义者而言更加宽松的、非算法的科学合理性概念。奥卡沙还提到将 “” 库恩观点推向极致的强纲领运动激化了科学家与哲学家之关系。 “ (五)上述是一般科学哲学,之后分述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中的特殊的科学哲 ”“” 学,以绝对运动、生物学分类学、意识模块论为例,展现了科学中一些有趣的争论。 “”“” 后边还述及科学主义、神创科学之类的议题,很有意思。 (六)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观念密度很大的小册子,论证如抽丝剥茧。作者内力深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