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

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 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诗句的理性的、定位的分析上,试图通过对诗句的解释来引导学生把握诗的意境,甚至尝试用散文语言来一一对应的翻译诗句。结果学生虽然“读

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 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对诗句的理性的、定位的 学生 分析上,试图通过对诗句的解释来引导把握诗的意境,甚至尝试用散文语言来 一一对应的翻译诗句。结果学生虽然“读懂”了诗歌的句子意义,却常常失去了对 诗歌神韵的感悟,从而也就没有了我们通常读诗时所拥有的那种审美愉悦。究其原 因,即在于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人们常说“诗不可解”。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作为表现艺术而非再现艺术的诗 歌,其语言往往含蓄隽永,具有不定位性;其意境往往深邃、幽远,具有朦胧性。 常常“境生于象外”,甚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故在诗歌的教学中,应将激发学 生的审美感受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在诗歌当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入境悟象,理解“美” 诗歌中的词句的组合往往构成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作者在份繁复杂的社会 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观察、选择,按美的规律组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对 它的把握不是通过对词句的简单解释可以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入境来达到 体会领悟形象的目的,从而理解意境的美。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是视觉性极强烈的意象,横阔荒凉无限 展开的“大漠”和集中在无垠中一点一线的“孤烟”,一泻千里,杳无尽头的“长 河”和孤独落寞的“落日”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对照,而“直”和“圆”两个意 象则更强化了诗句的雕塑意味,这样脍灸人口的诗句只有进入到诗人设定的情境中 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无以伦比的美,而如果我们将诗句翻译成“大漠里的孤烟是直的, 长河上的落日是圆的”从语法上来看好象是说得通的,但诗意却早已荡然无存了, 意境更无从谈起,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诱导学生进入情境应是第一位的。 二、激发情感,感悟“美”

腾讯文库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诗歌教学的实施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