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生物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生物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一、引言 生物统计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我国
生物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生物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一、引言 生物统计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 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应用工具学科,也是当代生物科技工作者必备的 知识。在以定量化和动态化为标志的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中,生物统计学的应用以及计算机 技术的渗透已成为生物统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 一、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世 纪的发展和需要,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指出“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 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纲要中也同样强调要“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生 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的机会。”因此可见,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今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不完整的信息中获取科学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 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4]。是将数学的方法应用于生物 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工具学科,是广大科学研究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 当今大学生物统计学的教育中,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有了很大改进,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学课时减少与课程内容增加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大学课程 教学改革的进行,生物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时数不断压缩,教学课时数的压缩与生物统计理论 的发展、日益增加的教学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每一个从事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必然面临 的挑战[5]。(2)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矛盾。在大学本科生物统计学的教学环节中,由于受到 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应的实验条件缺乏,一部分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只能在课堂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