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①传统中国画根据所描绘对象、题材、内容的不同,将绘画分成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年高三语文下学 2021 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传统中国画根据所描绘对象、题材、内容的不同,将绘画分成若干个科类,这种分 科是绘画艺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单一画科创造性的劳动, 使其从原初的简略发展到完备和博大精深。无论是外在的视觉形式语言及制作技术技巧, 还是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但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 人类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原有的 认识论。孤立的、分析的认识方式逐渐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方法所代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了全新的世界观。这样,建立在分科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则显示出其巨大的 局限性。当这种观念普遍适用于绘画时,就要求打破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花乌画、人物 画的分科模式。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文化和艺术背景中,中国画的画科整合问题正渐浮出 水面,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的一个大问题。画科整合为中国画从传统审美模式向现代审美 模式的转型开辟了一条通道。 ②然而,三科的划分毕竟是古代文明的理性范式,确定之后,它就成了先画家而存在 的先验模式。无论是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还是画家对自我身份的设置,都不可避免地在这 个先验模式之内进行和完成。三科的图式及其不同的形式语言成为普遍适用于一切画家的 理性力量,这种理性力量发展到明清期间业已成为压抑画家创造力的“坚冰”。绘画艺术 徒剩冰冷僵硬的理性分科模式,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是每一个画家不可兼得的 选择。只有少数人如陈老莲、石涛、八大山人等,试图反抗这种僵硬的理式,但他们并没 有能够真正整合画科(如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显示了山水花鸟整合的趋势)。真正将 整合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 ③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就不能不促使画家突破传统三科分立的模式。在新时 代的推动下,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画科整合特别是山水人物画整合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 画家是赵望云和钱松岩,他们的《雪天驮运图》《芙蓉湖上》等是画科整合的典范作品; 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和《小龙湫下一角》则从整合山水花乌画科方面进行尝试。 ④应该说,无论是钱松岩、赵望云,还是潘天寿,他们的画科整合探索都不是完全自 觉的。因为此时期画家探索目的更多的是使艺术能符合新时代的美学要求,能更强烈地表

腾讯文库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