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残奥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残奥精神的心得体会 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三十岁的张小玲,今年已51岁,前五届残奥会夺得乒乓球10块金牌,可谓成绩斐然。她认为“每一场比赛都是展现自我的新起点。” 在北京残奥会
学习残奥精神的心得体会 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三十岁的张小玲,今年已51岁,前五 届残奥会夺得乒乓球10块金牌,可谓成绩斐然。她认为“每一场比 赛都是展现自我的新起点。” 在北京残奥会乒乓球半决赛中,她苦战5局不敌瑞典小将,无 缘“六连冠”;但在铜牌争夺赛中,3比0战胜对手,以铜牌结束了 北京残奥会之旅。张小玲很坦然:“不是每一次都一定能拿冠军,能 打到这一步,我尽力了,没有遗憾。” 是什么使张小玲身残志坚、青春不老的呢?是体育给了她一种 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她的身体仍然充满活力和激情。 类似张小玲这样的故事,在北京残奥会上比比皆是。 在1984年第七届残奥会上打破了中国残奥会金牌“零”的纪录 的平亚丽。她妈妈怀着她的时候感染了风疹病毒,命里注定出生以后 是残疾人,8岁时妈妈又不幸患上癌症,离开了人世。这苦命的孩子 被少体校老师看中,练习短跑。她的人生从此改变。 平亚丽感慨地说:“命是先天的,运是自己后天努力的,要想 走那边,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如果说,健全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 健身和娱乐的话,那平亚丽们完全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用她的话说: “体育是残疾人更好地活下去的助推器。” 应当说,残疾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许多人曾因此而产生绝望、 轻生的念头,而当他们投身于体育后,奇迹发生了。波黑坐式排球运 动员埃尔明?优素福维奇说:“上帝给我留下了一扇门,体育给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