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数学史-word资料(精)
前言中国数学从先秦时代直到15世纪,有着光辉的传统,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从15世纪初到17世纪末,中国传统数学滞缓发展。16世纪西方数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的数学逐渐落后于人。也就是说中国数学从明
前言 中国数学从先秦时代直到15世纪,有着光辉的传统,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 前列。从15世纪初到17世纪末,中国传统数学滞缓发展。16世纪西方数学的 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的数学逐渐落后于人。也就是说中国数学从明代开始落后于 西方。明末以来,西方数学逐渐传入,滞缓发展的中国传统数学出现了“西方数 [1] 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期”,“西方近代数学在中国的传入时期”的风潮。 研究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时期的中国数学,对于中国数学以后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数学发展变革时期,对以后中国数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从这个时期中国数学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数学界前前后后 是如何吸收国外数学思想的,从中可以探究中国数学发展的诸多问题。 1西方数学传入中国概述 1719 从世纪初到世纪末的大约三百年时间,是中国传统数学停滞发展的时 期,数学事业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显得荒凉无比。该时期与数学有关的事件中,仅 有西方数学的两次传入略值一提。 1718 第一次发生于世纪初到世纪初。欧几里得《原 1606 本》中译本的出现是为代表。年,中国学者徐光启 1560-1633MatteoRicci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 作完成了欧几里得《原本》前六卷的中文翻译,并于翌年 “ 正式刊刻出版,定名为《几何原本》,中文数学名词几 ”17 何即是由此而来。世纪中叶以后,自文艺复兴时代发 展起来的西方初等数学知识如三角学、透视学、代数学等也部分传入中国,特别 1750J.NicolasSmogolenski 是世纪年代,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时传入了 1664“” 发明不久的对数,年薛凤祚汇编《天文会通》,其中有比例对数表一卷 1653“” (),首次系统介绍对数并使用了对数这一名词。 19 西方数学第二次向中国传播始于世纪中叶。除初等数学,该时期传入的 1859 数学知识还包括解析几何、微积分、无穷级数论、概率论等近代数学。年, 1811-1882A.Wylie 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历()合作出版了《代微积拾 级》,是为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微积分著作。李善兰在翻译过程中创造了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