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成语传说典故

犹豫不决成语传说典故   一、犹豫不决成语解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二、犹豫不决成语典故  湖北一些方言中,都把“犹”说成“牛”,把“豫”说成“鱼”,

犹豫不决成语传说典故 一、犹豫不决成语解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 有所决 二、犹豫不决成语典故 湖北一些方言中,都把“犹”说成“牛”,把“豫”说成“鱼”, 因为关于“犹豫不决”就有这么一个民间传说。 故事说,中国汉字是由孔夫子统一规范。他的三千弟子,专门负责 把规范化的字传向民间。孔夫子没日没夜地写呀、划呀,每写一个,弟 子们就立即传向各地。经过三年零六个月的辛勤努力,孔夫子也不知写 了多少字,有人说有三担六斗小米的颗数那么多。他想:弟子们为我传 了这么多字,大概也会根据字形分辨字音了。于是提笔写下了“牛”“鱼” 两字,把它们放在一起,叫了一声:“鱼、牛”——弟子们连忙把字接 过去。可是这一次写的是两个字,先生没有说哪个是“牛”、哪个是“鱼”, 这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你传给我,我传给你,谁也拿不定主意;又不好 再去问先生,只好根据先生念字的顺序,把“鱼”字认成“牛”,把“牛” 字认成了“鱼”。又怕拿不准,这两个字传向民间的时候,弟子们总是 说:“牛鱼不决。”

腾讯文库犹豫不决成语传说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