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宽:凤阳明皇陵的营建及墓向探析
凤阳明皇陵的营建及墓向探析孙祥宽提要 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洪武十二年竣工。其墓向不仅坐南朝北偏东,而且陵垣正门、外城北面的正红
凤阳明皇陵的营建及墓向探析 孙祥宽 提要 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南公里处的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年), 7 1 3 6 6 洪武十二年竣工。其墓向不仅坐南朝北偏东,而且陵垣正门、外城北面的正红门斜向 东北。有学者认为:洪武 二年( 年)前,皇陵墓向坐北朝南,后在改建工程中为与东北方向的 明中都城相配合,改成坐南朝北偏 1 3 6 9 东向。甚至有的人说:皇陵在元末为一荒冢,后被破坏,无墓向 可究。 但从有关臾料和墓地环境来看,其坟墓很可能就是朝北偏东方向。一,凤阳一带葬俗,坟墓皆 是以远近地 势而定朝向。因此四面八方墓向皆有。二,明皇陵坟墓附近及四周陵域南高北低、西高 东低,按当地的葬俗墓 向只宜坐南朝北偏东。三,皇陵既然没有启葬,说明原墓向就没有改变。四, 明皇陵原来既然是“风水宝地”, 后来扩建就更不能改变方向。五,明皇陵东北为“下砂水口之地”, 以北垣正红门为正门,并将左右城墙折呈 字形,明显的斜向东北,同中都城相呼应。 Z 关键词凤阳明皇陵营建墓向探析 一、明皇陵的营建始未 1344 朱元璋幼年居住在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今风阳城西南二十营村),家境贫寒。元至止四年 年) ( KIZ 四刀间,其父母、兄在•七天内,相继染病而亡。朱元璋“身当幼冲,百无所措”,“死 者急无阴宅难”, ZZ 幸邻人刘继祖惠地,得以安葬父母、长兄;“牛者为衣食苦”,幸邻人汪氏老母 施舍衣食,赵氏干娘为洗 H,17H, 濯。是年九月十九朱元璋过了 岁牛汪氏老母又备礼遣子,送 其入村旁的於皇寺为僧。后来,朱元璋弃 僧从戎,“继为王、终为帝”。对父母的坟慕进行四次扩建 和营建。 1366 第一次修建皇陵是在元至正二十六年年)四月。而近年有关皇陵的著述和介绍,多云始 建于洪武 ( 二年,这是不够确切的。明《寰宇通志》云:“皇陵……岁丙午(至正二十六年)诏修。” 至正二十六年三月 H), 丙中(十四朱元璋命韩政率兵取濠州,并“命故臣汪文、刘英随大军回濠州, 修饬金井、园陵,招集亲邻 1H 赵文等二十家看守。”是年四刀庚川(初九攻下椽州城,当刀丁 卯(十六日)朱元璋到濠州后,“欲 ()) II2) 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臧”戊寅(二十七 日),朱元璋将冋应天,谒辞慕;五月壬戊 (; 朔(初一日)冋应天。朱元璋在家乡十儿天,必然要修建 坟墓,岂肯让其亲人抛于荒郊旷野。不过,这只是一 次小规模的修建。 1368 第二次修建是口洪武元年年)至洪武二年。洪武元年正刀,朱元璋即皇帝位,又追尊父 母为帝、后, ( 兄嫂和侄儿为王、妃,坟慕也改称为仁祖陵。并命在临濠父母慕前立石。清乾隆《句 容县志•艺文志•明皇陵 HH ,123H) 碑》:“岁在戊中(洪武元年)止月乙亥(初四月……皇帝 御谨身殿,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奉 旨刻石于临濠之先陵。善长……兹欲撰文成词,臣考摭弗周,则 记载弗称,敢以上手录大概,若曰:'……赖 Z 天地祐,祖宗之福,今有天下,顾无以愜人子之情, 欲起坎而改葬,虑泄山川秀(灵)气 使体魄不安,益 Z 增悲戚。故积土厚封,势若冈阜,树以名木, 列以石人、石兽,用备山陵制而已。其据事直书,毋讳。‘善 长以手录付词臣(危)素等,钦承明 训,电勉论次。”碑文中说的“故积土厚封,势若冈阜,树以名木,列以 Z 石人、石兽,用备山陵制”理当付诸实施,并且有的项口已经完工。洪武二年二月,定仁祖陵曰英陵,五月 3) 甲午朔,“更英 陵曰皇陵,立皇陵卫以守之”。 ( 1369 而《风阳新书•刘继祖传》云:“(洪武)二年年)命临濠府加修寝园,厚封广植,崇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