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中和思想的内在特质及其美学表现
浅谈儒家“中和”思想的内在特质及其美学表现一、中和观作为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 中和是中国儒家哲学和美学的常用范畴,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和的思想出现得比较早,早期中与和分别言之,却又有着内在的联
浅谈儒家“中和”思想的内在特质及其美学表现 一、中和观作为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 中和是中国儒家哲学和美学的常用范畴,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和的 思想出现得比较早,早期中与和分别言之,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中,《说文 解字》云:内也,从口,上下通。段玉裁注:中者,别于外之辞也。别于偏之辞 也,亦合宜之辞也。 二、儒家中和思想的本质特征 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固然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然而也并不能 说为我国独有,西方文化中也很早产生了和谐的思想,这一思想就和我国的儒 家中和论多有相通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认为音乐的本质体现着数的 和谐。他们首先从数学与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现声音的差别 (如长短、高低、轻重等)都是由发音体方面数量的差别决定的。例如发音体(如 琴弦)长,声音就长,震动速度快,声音就高,震动速度慢,声音就低。因此, 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 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上的比例而组成的。当毕达哥拉斯发现音之高度与弦 之长度成为整齐的比例时,他将何等地惊奇感动,觉得宇宙的秘密已在他面前 呈露。 (一)关于以诚为本 据《中庸》文本,人际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宇宙万物的和谐都 被认为来自于人心的和谐与情感的和谐,但人心的和谐则来自于真诚的心灵, 诚是其本源基础,故可称之为诚体。 (二)关于时中 儒家典籍中的哲学思想充分反映了时中的观念。《中庸》言:君子 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 惮也。文中明确提出了时中的概念。《中庸》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 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即是此一观念的体现。关于时中,朱 子解释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随时 以处中,即是根据时代和环境等的不同,而寻找最合适的平衡点,讲究在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