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沂孙词的意象形态和心态特征[修改版]

第一篇:论王沂孙词的意象形态和心态特征宋末词人王沂孙,因其寄托沉郁深婉的咏物词及其曾经仕元的道德缺陷而集词史上的过誉与过毁于一身,成为词学批评史众说纷纭的难点。誉之者如常州派诸公,认为“碧山咏物诸篇,

第一篇:论王沂孙词的意象形态和心态特征 宋末词人王沂孙,因其寄托沉郁深婉的咏物词及其曾经仕元的道德缺陷而集词史上的过誉与过毁于一 “”1“ 身,成为词学批评史众说纷纭的难点。誉之者如常州派诸公,认为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中仙 ”2“ 最多故国之感,王碧山词,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时伤世之言而出以缠绵忠爱,诗 ”3 中之曹子建、杜子美也。他们同时还以史证词,将其托意一一坐实,把政治史事与词作简单等同起来, 导致穿凿附会之病,反令人不能信服。毁之者如胡适、胡云翼,他们因为不能从王沂孙咏物词中直接体认 “”4“ 现实和政治,故认为其咏物诸词至多不过是晦涩的灯谜,没有文学的价值。要说他有托意的话,看来总 ”5 是还不明确,反映没有力量。同样是把现实政治和词作简单等同起来。只不过前者是得意忘象,后者是因 象废意,两个极端体现的是同一本质:表现出以历史和现实政治为本体的艺术他律论在诗词本体特性 研究上的理论盲点。碧山词沉郁深婉的故国之思与他的出仕元学正,是词学批评史上又一众说纷纭的公 “ 案。刘毓盘《词史》、黄贤俊《王碧山四考》,据其词意情怀力辨王沂孙未仕元。胡适《词选》则认为:王沂 ”“ 孙曾做元朝的官,算不得什么遗民遗老。胡云翼《中国词史略》说:王沂孙是在元朝做过官的,他的词自 ‘’‘’” 然不会一概是故国之感,我们更不能拿多故国之感,来赞美他的词。同样从两个极端见出一个本质:把 政治道德行为与艺术创作作简单的直线因果联系,以道德评价代替艺术评价,故或有主观臆测之嫌,或有 简单粗暴之病。表现出单一的政治、道德评价在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心态、审美心境等更为复杂的中 介研究上的苍白无力。鉴于此,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以王沂孙词意象形态、王沂孙的个性人格和审美 心境为重点,首先从碧山词意象形态人手,进而透视其总的心态特征和成因,据此以期把现实与艺术、道 德批评与艺术批评辩证地统一起来。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人。据张炎《琐窗寒》吊碧山玉笥山词, (——1321—1323) 知王沂孙卒于张炎之前张炎卒于元至治元年三年之间,公元。或又据周密《志雅堂杂钞》 ()“(281291)„„‘?’‘ 卷下仙佛条载:辛卯元至元年辛卯,公元年十二月初夜,天放降仙,问王中仙今何在云在 ’”1291(·) 冥司幽滞未化。推断他卒于年前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关于他的生年和年辈,或 (1248 以为少于周密,与张炎相若张炎生于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公元年。见吴则虞《词人王沂孙事迹考 7)(1232 略》载《文学遗产增刊》辑;或以为长于周密周密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公元年,见常国武 1l) 《王沂孙出仕及生卒年岁问题的探索》载《文学遗产增刊》辑。王沂孙的生卒年辈虽众说纷纭,但有 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即王沂孙与同他交往最密切的周密张炎一样,生活于宋末元初时期。他们在宋亡前, 一同过着湖山吟赏诗酒倡和的风雅生活;一同经历南宋灭亡的灾难,共同体验亡国破家身世飘零之痛;一 “ 同在新朝统治下过着苟延残喘的遗民生活,遇遗民故老于残山剩水间,往往握手欷歔,低回不忍去,缘情 ”6“ 托物,发为声歌,一同参加寓托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乐府补题》咏物倡和活动。在这本被称为宋人咏 ”7 物之词,至此编乃别有其深衷新义的奇书里,王沂孙的咏物词无论在数量和成就上,均居首位。他现存 4470 六十四首词,咏物和咏时序词共首,占集%。是一位以咏物托意为审美感知一表现方式的词人。 王沂孙词多咏物寓托,即使是赠别叙怀词,亦绝少直叙胸襟,而是以景物意象托意映带。如周济所说: “”8“ 赋物能将人景情思一齐融入,最是碧山长处。盖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 ”9 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根据这一特点,对王沂孙词势必不能作单纯的思想内容分类,因 “ 为以此表明其反映现实的价值,并不能触及王词的审美内涵和本质。而且,现代批评已经证明,只谈内 ( 容就根本不是谈艺术,而是谈经验。只有当我们谈完成了的内容,即形式指体用胥有、结构与功能一体的 )”10 审美意象形态,即作为艺术品的艺术品时,我们才是作为批评家在说话。故此,只有从歌词审美意象形 态人手,才能把握枢机。根据王词特点,现将其意象形态分为三类。 (1)(2)(3) 拟人化象征意象形态。对比强烈的今昔赏物情景意象形态。即情即物叙景造境的景物意绪氛围

腾讯文库论王沂孙词的意象形态和心态特征[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