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 纸教案 冀教版

纸《纸》这篇课文以母女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纸的发展过程。小丽在影片中看到“古时候的书是用竹片做的”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通过妈妈耐心地回答,使小丽知道纸的由来,由此便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

纸 《纸》这篇课文以母女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纸的发展过程。小丽在影片中看到“古时候的 书是用竹片做的”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通过妈妈耐心地回答,使小丽知道纸的 由来,由此便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9个生字,会写10个字。了解“便宜、质量、方便、自豪”等词语 的意思,积累部分词句。 2.能力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知道纸的用途以及有关纸的常识。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一些关于纸的基本常识。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及各种各样的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纸,读书、写字、看报,作画……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 (让学生自由发挥,并简易地向他们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看课件画面: (大意:西汉时,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奏章,用了三千多根竹片,由两个武 士抬进宫中,汉武帝看了两个多月才看完。) 二、自主读文、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认识这些字,读准字音。 注意纠正字音: ” “便”在“方便”一词中读“biàn,在“便宜”一词中读“pián”。 “了”在“了不起”一词中读“liǎo”。 “重”在文中读为“zhònɡ”,通过组词的办法区别两个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趣味识字,调动学生认字的兴趣。 3.写字指导: 骨:上半部分代表“骨架”,要写的刚健有力,有支撑感;下半部分代表“血肉”,注意 “月”的撇变成竖。 (可以这样记“骨”字:张口不封口,拐棍朝里走,安上秃宝盖,下月不能丢。) 钱:左右结构,右边“戋”两短横从竖中线起笔,略向上倾斜,写在右上半格,斜钩要 拉长。 便:左右结构,右边“更”首横略短,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曰”后撇向左下方, 最后捺伸到“曰”的左下方,取平势斜向右下。 品:由三个“口”组成,下面两个口分写在竖中线两侧,托住上面的一个口,整体形状 为“△” 龟:注意“曰”要写的扁宽一些,最后一笔竖弯钩的竖略在中线左边一点儿。 价:第五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不要写成竖。 1

腾讯文库二年级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