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为洋用以刘勰理论析莎剧铸情的内容为例
中为洋用:以刘勰理论析莎剧《铸情》的内容为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2024)-04-0082-11 一、引言:西方的马首和东方的龙头 本文题
中为洋用:以刘勰理论析莎剧《铸情》 的内容为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01 (2024)-04-0082-11 一、引言:西方的马首和东方的龙头 本文题目中的“刘勰理论”指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莎 剧”指莎士比亚的戏剧;《铸情》指Romeo and Juliet,一百年 前林纾把此剧剧名中译为《铸情》,后来一般译为《罗密欧与朱丽叶》。 《铸情》历来极受重视与欢迎。仅以改编搬上银幕的次数而言, 近百年来有数十次,仅次于《哈姆雷特》。就如莎翁其它名剧一样, 《铸情》的方方面面,如故事来源、版本异同、情节安排、主题思想、 悲剧性喜剧性、修辞等等,都有学者研究,发为宏论;当代学者从女 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流行理论去考察本剧的,其论著可编成长长的 书目。用中国1500年前的《文心雕龙》理论来析论西方的文学作品, 既异国又不同时,这理论合用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否用于西方作 品?笔者认为只要中国古代文论有其恒久性、普遍性,则“中为洋用” 应无问题。数十年来很多中华学者,在学术上惯于“洋为中用”。体 大虑周的《文心雕龙》是文论的经典,我们可以它为基础,建构一个 中西合璧的文论体系,用于当世,甚至“中为洋用”。笔者曾为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