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陕西省安康市教研室 王 颖课标内容标准要求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 陕西省安康市教研室王颖 课标内容标准要求 1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 影响。 3 、、。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3.学生能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明所搜集的有关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资料、 演示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通过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能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 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 步观。 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采用综合课型的方式进行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 认识,拓宽知识面。 采用历史情景复现法,运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亲切感。 通过分组搜集资料、讨论、列表、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