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二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环 节 一 “高 考 第 40 题” 规 范 答 题 讲 评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结合

高考讲座(二)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环节一“高考第40题”规范答题讲评 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 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 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 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 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 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 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 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 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以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答案组织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 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 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 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 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 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高考示例] 2014 [例](·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 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 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 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 “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 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

腾讯文库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二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