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国华职业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国华职业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师”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在孔子和他的传人的努力下,“师”的群体,也就
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就是“义”。“义 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国华职业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 者,宜也”(《礼记·中庸》)。孔子进行礼的教育,重在阐发制这样的礼的意义,执行这样的礼的 卷含解析 益处。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也就是文明程度相当高的国家,孔子倡立儒学、倡立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师”文化传统功垂千秋。 (沈善增《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有删节)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师”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在孔子和他的传人的努力下,“师”的群体,也就是中国独立的知识 A. 正因为有了“师”这个群体的诞生,中华民族才成为世界古老民族唯一的历史不曾发生断裂的民 分子群体诞生了。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世界古老民族唯一的历史不曾发生断裂的民族, 族。 “师”群体的诞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几千年前,中华民族就是以文化聚族,以文化立国 B. 贵族由于其阶层限制,传承文化时也有所限制,总是强调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无法将民族文化 的。 中的优秀成分传承下来。 “文化”这个词的本来意思,就是以“文”的手段来实施教化。但“师”这个群体产生之前,文 C. 韩非子指的“儒”和“焚书坑儒”的“儒”,都是指“师”,也就是孔门弟子。 化是由贵族来传承的;“师”群体产生以后,文化就由“师”来担当传承了。这个变化对中华民族来 D. 文中所说的“师”自身具有知识准备和道德修养准备,同时也能帮助他人进行知识与道德准备。 说是非常要紧的。贵族,本来属于统治阶级,是当时政治体制内的人,他们从文化传统中吸取的、他 8. 下列各项不能表现在孔子语汇里被称之为“礼”的“游戏规则”的一项是 们所强调的东西,有意无意地有利于统治者。而“师”独立于政权,保持了他们的民间立场,他们从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化传统中吸取的、发扬的,都是对民族、国家的大多数人有利的。这样就使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 B.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成分源源不断地传承下来。 C.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倡立“师”这一群体后,“士”这个群体就开始分化。“士”开始是以武士为主的,渐渐就 D. 觚不觚,觚哉!觚哉! 以文士为主了。文士这个群体,有为“师”的,有出仕的,孔子以后就统称为“儒”;武士这个群 9. “儒”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儒”的不同内涵。 体,以后就统称为“侠”。到了韩非子的时代,“士”民群体已明显分化成“儒”与“侠”两个群 参考答案: 体,再不能将他们统而言之了。 7. D “儒”这个概念也不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但孔子对确立“儒”的概念有重大贡献,把“儒”作 为“师”的代称,所以,后世就把“儒”认为是孔门弟子,孔子之道的传人。韩非子指的儒,就已经 8. C 是这个意思了,“焚书坑儒”的“儒”,也是这个意思。 9. ①最初“儒”本是对文士的统称;②孔子把“儒”作为“师”的代称,后世把“儒”认为是孔门 据《说文解字》说,“儒”这个字的本初义,就是“柔”。说明“儒”是相对柔弱的文人。 弟子,孔子之道的传人;③“儒”是古代官办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谦称;④后来“儒”作为“师”的意 “亻”表示指的是某种人,“需”代表发音,也表示意义。“需”是什么意思?“待也”,引申为 义湮没,成了“臣”文化的代称。 “做准备”,所以“儒”就是指有准备的人。准备什么?知识准备,道德修养准备。有准备的人,也 可以帮助别人做准备,这就是“师”。为什么常称“儒”而不常称“师”?因为“师”本来是官办学 校有一定地位的教育工作者,就像大学教授;“儒”的地位相对较低,就像讲师、助教。常称“儒” 是谦称。为什么今天我要说孔子倡立的是“师”文化而不是“儒文化”?因为长期以来,“儒”的 “师”的意义已经被湮没了,“儒”文化已经变成“臣”文化了,变成依附性的文化了。为了强调孔 子当初倡立“师”文化、坚持独立性的本意,我要说“师”文化。 “师”传的是游戏规则与对游戏规则的意识。一个文明社会,必须有游戏规则,文明程度越高, 8. C项的 游戏规则就越完善。在孔子的语汇里,游戏规则被称之为“礼”。《礼记·经解》中说:“礼之于正 意思是君子既然不可去仁,则须经常保持仁心,虽在一食之间,亦不能去仁。即使遭遇危险,甚至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