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泛函理论研究1,1’-二吡咯的结构和振动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1,1’-二吡咯的结构和振动光谱密度泛函理论研究1,1’-二吡咯的结构和振动光谱摘要: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研究了1,1’-二吡咯的结构和振动光谱。通过对分子能量、光谱、电
1,1’-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二吡咯的结构和振动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1,1’-二吡咯的结构和振动光谱 摘要: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1,1’-二吡咯的结构和 振动光谱。通过对分子能量、光谱、电荷密度、键长和键角等计算结果 的分析,我们发现1,1’-二吡咯为一种稳定化合物,其结构优化的结果 与实验值吻合。振动光谱结果显示,1,1’-二吡咯分子中存在着多个振动 模式,这些振动模式与实验值较好地吻合。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1,1’-二吡咯;结构;振动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DFT)是一种计算分子和晶格结构的强大方法。它使 用电荷密度作为基本变量来描述系统的性质,同时考虑了电子间的相互 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DFT方法研究1,1’-二吡咯(BmPy)的结 构和振动光谱。 一、理论方法 DFT方法是一种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方法,它使用能量密度作为 基本变量,通过最小化空间中电荷密度的能量泛函,计算系统的电荷密 度分布。本文使用了Gaussian09软件包中的B3LYP/6-31G(d)方法进 行计算。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构优化 我们首先对1,1’-二吡咯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显示,1,1’- 二吡咯分子具有平面的结构,各分子之间通过吡咯环上的氢键相连。分 子中的吡咯环、丙烷基和苯环之间的键角分别为128.39、109.56和 120.24度,这些键角与实验测定值吻合。此外,分子中各组分之间的键 长也与实验值比较相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优化后的分子结构比较稳 定,且与实验值比较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