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时机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 文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 借这个时机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 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 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自〞和“致 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 代学术开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根底就是实地的 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 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 到达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 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 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 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 “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 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 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 己。 第1页

腾讯文库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