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净土变相; ?经变故事画; ?佛、菩萨等像; ?供养人。彩塑的题材则只是佛、菩萨、天王等形象。 净土变相是佛教净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净土变相; ?经变故事画; ?佛、菩萨等像; ?供养人。彩塑的题材则只是佛、菩萨、天王等形象。 净土变相是佛教净土宗信仰流行的结果。佛教中讲西方净土是永无痛苦的极乐 世界,人死后可以往生。唐朝初年,这种思想发展成为吸引广大社会群众的教派, 净土宗的重要宣扬者是善导和尚(公元六一三一六八一年)和他的师傅道绰和尚,善 导在当时是有名的高僧,在他的主持下曾写弥陀经十万部,画净土变相的壁画三百 幅,他还曾参加龙门奉先寺大佛的制作。净土变相的形式在善导传教最活跃的时期 产生的,这一时期也正是唐朝盛世的开始。 净土变相就是用图画描写西方极乐世界的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莲池等等 美丽的事物,以劝诱人们信仰阿弥陀佛,以便将来有机会去享受。在那些有现实根 据的美丽的形象中,透露出对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的繁华富丽加以积极的赞扬与肯 定。这种思想虽然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然而与主张人生寂灭、世界空虚的清净的、 禁欲的思想很不相同。净土变相中充满了肯定生活的开朗的欢乐的气氛。 净土变相的构图是绘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 广的印象,而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全图组织了数百人物及花树、禽 鸟,成为一大合奏。画幅中央部分的阿弥陀佛本尊和池前活泼喧闹的乐舞,是构图 的中心,也集中地表现了宗教的,然而是欢乐的主题。 净土变相是古代美术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它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 并长期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