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第四期小故事大道理附片段范例及素材精选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小故事,大道理(附:片段范例及素材精选)所谓“小故事,大道理”,日常生活中故事人人爱看爱听,但未必有很多高中生意识到故事虽体制小然意蕴深,考生识记容易,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其实对于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小故事,大道理(附:片段范例及素材精选) 所谓“小故事,大道理”,日常生活中故事人人爱看爱听,但未必有很多高中生意识到故事虽体制小然意蕴深,考 生识记容易,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其实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故事类型:寓言故事 片段呈现: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说:“人似乎是厌大道理的,帝王权贵,所以中国古代的思想大多是以故事、审议 的形式传播的。”从中不难看出,比起大白话大道理,一种以故事、以物、以景喻理的方式更容易发人深省。 隐喻的妙处在于使人们时刻咀嚼其中蕴藏的道理,它不似大白话般味淡干涩,相反,其中的深味往往使人深思,乃 至回味无穷。 我记得读过一则故事,说是有一位雕刻大师发现有位聪明的弟子,稍有进步就在师兄师弟面前夸夸其谈。雕刻家把 他叫过来,送他一盆夜来香。第二天一早,弟子兴致盎然地对雕刻家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 溢……”雕刻家问弟子:“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弟子高兴地說,“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 我呢?”雕刻家沉默了片段,意味深长地说,“我还以为花开的时候会吵闹着,炫耀一番呢!”弟子的脸红了,从那以 后,雕刻家再也没有见过他炫耀的场景了。 读完这则故事之后,雕刻大师的智慧让我印象深刻,自此再没有遗忘过,这应该就是隐喻的力量了。文学家之中, 王小波的文字读来幽默,很多时候也是这个缘故。他的小说情节中甚至会穿插一些段子,有时令人捧腹,有时令人娇羞。 然而等读完细细品来,浓浓的哲思哲理原来早已广喻其中,以至于读他的文字总能在心底里留下一片片烙印足迹。世人 用“幽默的圣哲”来诠释他,我觉得是再贴切不过了。如此想来,文章要能引发人共鸣,隐喻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了。再 如丰子恺,在他的漫画中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哲思哲理,也正是因为他的画作漫画中隐喻的对人生的思辨,才使他的画 作经久不衰,在漫画界中竖立标杆。(选自《人生莫要空白话》) 名师点评: 对于议论文而言,说理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太密集的说理,也容易增加阅读的疲累感。如果有一则精妙的小故事穿 插其中,不但很容易化繁为简,更容易让人理解,还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素材精选: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 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 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运用点拨: 这则寓言故事叙事较为简洁,而批判的意味颇浓。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也可以放在文章之中作为反例使用, 随即指出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此“短视”的农人,从而达到针砭时弊的目的。 故事类型:名人故事 片段呈现: 诚然,一开始选择“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来得轻松。但是,吾侪这等凡人肉眼又如何能够摸清对错之间的 那条分界线呢?圣人孔子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亚圣孟子也道:“人恒过。”可见,人不是神,不可能看到描 摹自己人生的那本金陵十二册然后事事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因此,撇去这件事的前世今生,用心把它做对,方为上 策。 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一位资深的农业教授鄙夷地说“水稻是自授花粉,根本没有杂交的优势,你这样愚 1

腾讯文库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第四期小故事大道理附片段范例及素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