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

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l 、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 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 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 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 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 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 经济特征打好基础。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东南亚由中 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 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 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 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 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 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 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 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 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 气候。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两种 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 的情况。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腾讯文库七年级地理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