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湫记教案

大龙湫记一、作者简介李孝光,公元1285—1350年,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少博学,后隐居雁荡山五峰下,远来受学的人很多。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应诏入征任著作郎、秘书监

大龙湫记 一、作者简介 1285—1350 李孝光,公元年,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 1343 少博学,后隐居雁荡山五峰下,远来受学的人很多。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年) 应诏入征任著作郎、秘书监丞。李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他的文章取法秦武,不追逐 世俗。有《五峰集》二十卷。 《元史》载:李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鴈荡山五 峰下,四方之士,逺来受学,名誉日闻。台哈布哈师事之。南行台监察御史阖辞屡荐 居馆阁。至正七年,诏征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与鄂勒哲图、济尔噶朗、董立应 诏赴京师,见帝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帝大悦,赐上尊。明年,升文林郎、袐书监 丞。卒于官,年五十三。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 秦两汉语,弗以措辞。有文集二十卷。(卷第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二、题解 湫:水池。大龙湫,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雁荡山分为南雁、中雁、北雁。李 孝光隐居雁荡山家乡,著有《雁山十记》,主要写北雁。本文就是《十记》中的一篇。 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瀑布的奇特景色。第一次是水大时,大龙湫声 “” 势夺人;第二次是水小时,写了大龙湫乍小乍大的奇观以及周围的秀丽景色。作者 善于运用各种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既写了大龙湫本身的壮观,又通过游人对大 龙湫的感受来加以衬托,使人读后有一种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感受。 三、课文讲读 1——1303 、大德七年秋八月,公元年。大德:元成宗年号。 【译文】大德七年的秋天八月。 2——“ 、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老先生:这篇文章最后说:老先生谓南山公 ” 也。南山公即泰不华,蒙古人,字兼善,初名达普化。父为台州录事,家居台州。 元英宗至治进士,授集贤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出为台州路达鲁花赤(元代官名,蒙 语译语,长官的意思。)方国珍起兵,被杀。大龙湫:又名大瀑布。在雁山西谷。 【译文】我曾经跟随着南山公老先生来看大龙湫。 3——“”“”“” 、苦雨积日夜。苦后省略于,介词被。 【译文】被日夜积雨所苦,即阴雨连绵,日夜不停。积:积累,即连续的意思。 4 、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 【译文】这天大风从西北刮起,才见到太阳出来。始:才。 5—— 、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心掉:心 惊的意思。掉:颤动。 —— 【译文】大龙湫的水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听到巨大的声响从山 谷中曲折传出,跟随的人心惊胆颤。 6—— 、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楹:厅堂的前柱。 【译文】远远地看见西北立着的一块石头,好象人俯身的样子,又象一根大柱子。 7—— 、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乃:副词,表转折,却。更:改。股: 大腿。 【译文】走过二百步,却见石头改成了两腿靠立的样子。 8—— 、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更:再,又。树:竖立。屏风:放在室内 1

腾讯文库大龙湫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