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镇2023_2024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北镇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辽宁省北镇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最初的“鼎”是一种陶制的烹饪器具, 在一些地方是用来煮肉以及贮藏肉类的。 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青铜鼎出现了。青铜鼎被用于重大场合上作为旌功记绩的礼器。商周时期,等 级制度严格,人们崇尚神明,祭祀成为了沟通人神的重要环节,因此统治者推出“鼎”这一礼器,青铜鼎就这 样成为了礼器之首。除了祭祀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或者大臣在重要的典礼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造青铜 鼎,用来记载盛况。这种仪式直到现在仍然流传。 那么为什么青铜鼎又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呢?《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又记载:“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传说黄帝一 统天下后,曾铸鼎荆山;而大禹曾经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用来象征着九州,成为传国重器。从“大禹造九 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以及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的意义。在商周时期, 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在商周时期,工匠在青铜器上雕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则改用印纹。印纹通过一种花纹模具,能够多次 连续使用,节省工作时间又能够创造出精美统一的艺术图案,是古代工艺的一大进步。在装饰的纹样当中最主 要的是蟠螭纹,此外还有目羽纹、绳索纹,这些纹路都是由前朝各种野兽纹路的变形演变而成。随着各地区之 间的不断交流,各种铸造方式如失蜡法、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进步,让青铜鼎的铸造技术更加成熟;从青 铜鼎表面花纹的精良,能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而在战国后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铁制工 具逐渐产生,这给了青铜器的装饰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铁制工具可以在青铜器上刻画精致的纹路,从印纹到 划纹的发展,使此时的青铜鼎更加精妙华美。青铜鼎上的纹路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青铜鼎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与审美,也凝 聚了民族的力量与精神。它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明,是举世无双的瑰宝。 (摘编自一更历史《细说青铜鼎的功能及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