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新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6.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

新生入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6.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 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 17.《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 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 稼”。这说明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1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 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9.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 元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 207万斤 824.1万斤 216.2万斤 584.4万斤 957.5万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扶植 20.北宋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则宜有商贾以资之。”他认为商业的发展 “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以使本盛而末衰。” 这表明王安石 A.彻底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主张工商农并重,协调发展 C.认识到了发展商业的必要性D.认识到商业对充实国库的作用 21.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2.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 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 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 23.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 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 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25.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 1

腾讯文库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