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下(根据书与课堂笔记整理而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教学法”一词的不同含义 最大的概念——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如“外语教学法”、学科名称) 指教育学
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 教学法 一词的不同含义 ——“” 最大的概念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如外语教学法、学科名称) “”—— 指教育学中的教学论(广义)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过程、课程、方法、评估等。 —— 某种教学法的流派听说法、功能法等。 —— 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问法、纠错法等。 吕必松: 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贯穿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中。 教学法是总称,它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不同层次上的具体内容。其中的教学原则要反映语言 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具体应用。 教学法流派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 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各种不同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语言本质特征和对语言学习规律有不同认识,因而对教学规 律有不同看法。 * 认知派: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 经验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直接法、情景法、阅读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 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自然法) 功能派: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法)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1、 语法翻译法 (传统法、古典法) 又名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用于教授古希腊语、拉丁语。 奥伦多夫 1819 世纪末、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述。 1) 基本特征: —— 教学内容系统讲授语法规则 —— 教学手段母语、外语翻译 2)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 写形式有差别。 心理学基础 官能心理学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认为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各种官能可以分开加以训练。难度较高的 () 材料,比如拉丁语语法可以用来训练和发展人的智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步骤: 母语词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