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iAAA“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 木》(网友来稿)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 ?杂文参考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 (网友来稿) 2007-04-03 陈林森 由于教学的需要,拜读了张承志的《生若直木》。我曾经读过他的小说,他对 过去的一个时代曾保留记忆,但是这篇散文却使我不安。我感觉它好像是为了迎合 某种“主旋律”而产生的多少带点矫情的“理想主义”的梦呓。 文章由一位前辈书友相赠的檀木镇纸的触动,和同辈朋友的一篇叙述“文/ 革”悲惨往事的小说的感慨,谈到如何面对心灵伤痕的问题。他在文中流露出对檀 木镇纸那种隐忍坚毅深沉浑朴的个性颇为欣赏。他要我们大家都做那块檀木:“生 若直木,不语斧凿。” “直木”大概不算典故,但有来历。《庄子?山木篇》:“直木先伐,甘井先 竭。”意思是:长得很直的树木有用、成材,所以总是先被伐取;甘井的水甜,人们 争先汲取,所以先干枯。庄子的话蕴含着这种思想:要想不被“先伐”,不致“先 竭”,那就要不成为“直木”,不成为“甘井”。这当然是消极的思想,但才能外 现,反受其害的现象,在现实中又的确存在。“伐”,张承志换语成“斧凿”,如 果意在指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必要的磨炼,当然可以“不语”;但如果指暴 政加于人的戕害和压迫,也要人们保持沉默不语,那就无异于成为邪恶的帮凶。 文中有一段卒章显旨的精辟议论: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

腾讯文库mviAAA“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质疑——读张承志散文《生若直木》(网友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