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油坊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油坊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在中国,“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正是人类明智的“狂性自歇”才使得敬畏 安徽省六安市油坊店乡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2020-2021 伦理的智慧之光普照大地,人类也才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 含解析 家园。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 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 在中国,“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札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 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 16. 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 A. “敬畏伦理”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告诚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 B. 某种意义上说,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物”、有所不为。 C. 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敬畏伦理”是人类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 D. 敬畏伦理为国人自身立法的气象,可从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的祟尚 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 中凸显出来。 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 1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的。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 A. 敬畏感不是天生的自发情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自然产生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 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 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 B. 因为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敬 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 C. 当今时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 “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 趋势,我们应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 D. 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 参考答案: 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 16. A17. B 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 1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把握题干筛选的要求,即对“敬畏伦理”的理解,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 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敬畏伦理’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告 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 诚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不合要求,文章第一段说“‘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 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 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由此可知,这是对“敬畏”的理解,不是对“敬畏伦理”的理 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 解,选项偷换概念。 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腾讯文库安徽省六安市油坊店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