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钟屏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钟屏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张允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
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 她回国和大姐元和 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钟屏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 2020 演了一出《游园惊梦》,仍贏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照”。 试卷含解析 二十一岁这年,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她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 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法,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 张允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完全无法想象, 时 谈到女子,总绕不过一个情字。充和最初为大众所知,就是源于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大家并 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101岁的老人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日 不陌生,他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卞之琳。相传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曰。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诗人为充和所作。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 1948年,充和在炮火声中嫁给了傅汉思。这段婚姻对充和最大的影响是她终于选择了远渡重洋。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 这个最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去国离乡。她离开的时候还预想不到: 二十多年 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属于她的时代己经永久地过去 后,她所着迷的文化在故国大地上被粗暴地清除,三姐夫沈从文被迫去扫女厕所,二姐夫周有光下放 了,她却仍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在去国离乡数万里之外。这是一个奇迹,独属于她的奇迹。 到农场。而孤悬于海外的她,反倒保存了一方传统文化的小天地。天地虽小,但能够容下一个优雅而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 干净的灵魂,己经足矣。 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的生活方式, 充和一生醉心艺术,但始终保持着老派人游于艺的态度,书法也好,诗词也好,都是写了就写 时代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轨迹,她们的生活本质却并未改变。这一点,在充和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了,没想过要结集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 她考北大,国文是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 英国诗人济慈墓志铭上写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充和,也是这样一个 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任何痕迹。 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比尔盖茨的继母;年少的时候,她在苏州拙政园的兰舟 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诗风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 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 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充和出生于合肥一个大家庭,曾祖父张树声曾是淮军将领,官至两广总督。到了充和父亲张武龄 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这一代,己经“弃武从文”,他索性离开了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 (《京华时报》) 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后被她的一个叔祖母收养。叔祖母把还只有八个多月的充和带回了合肥老 相关链接: 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高 2015年6月17日,“合肥四姐妹”唯一在世者、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102 薪为她聘请了一位老师,名叫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教充和学古文,还专 岁。她自幼学习古文及书法,十六岁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爆 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那时的教育是先生和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充和随朱先生从 发,辗转重庆,研习古乐,并师从沈尹默习书法。1948年,与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结婚,1949年 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这七年间,朱先生也只有她一个学生,他留给充和的,应该不仅仅只是深厚的 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珍贵薪传。 国学知识。 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 叔祖母去举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苏州生活让充和从此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 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在苏州园林中长大的闺秀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诗 ——昆曲。 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大姐元和,喜爱文学,情系昆曲名家顾传价玠: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在文章中写道:“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 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因为《边城》作者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充 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抗战年代,她凭着一出《游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