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学动态 古诗中的人才之道素材

古诗中的人才之道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诗中除表达爱国情、忠贞气、友情珍、山河美外,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之道。悉心研读这些诗句,对于我们正确识人、用人、育人,无不从中受到宝贵的启迪。 "九州

古诗中的人才之道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诗中除表达爱国情、忠贞气、友情珍、山河美外,还 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之道。悉心研读这些诗句,对于我们正确识人、用人、育人,无不 从中受到宝贵的启迪。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代著 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写的一首人才诗。诗中充满着对清王朝阻塞贤路、压抑人才积弊的 愤慨,洋溢着对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生气蓬勃局面的渴望,爱才惜才之心如杜鹃啼血,感 人肺腑。治国之要,唯在得才。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政治家都十分爱才惜才。楚 庄王访贤用叔敖,萧何月下追韩信,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刘备三顾茅庐得孔明……都 是脍炙人口的求贤佳话。正是基于对人才的尊重和珍视,历史上才出现了一代又一代治国安 邦的栋梁之才,也才使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雄踞世界。反之,那些视人才为草芥,甚至不择 手段打击、限制人才成长,最终不仅无才可用,而且难逃"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厄运,导致人 亡政息的历史悲剧。 用人之要,首在识人。白居易在《放言》一诗中,道出了识人的不易和辨识真伪之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这里,白 居易以"试玉""辨材"为譬晓谕世人,辨识人品的优劣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要终其一生。因 为人品是内在的、隐性的,很难从一时一事中看出来,即使眼力超凡的高人,也有看走眼的 时候。春秋时,宋相戴剔成素有仁爱、清廉之名,但却野心勃勃,结党营私。他对宋桓侯说: "赏赐人人喜爱,这种受欢迎的事由您来做;刑罚人人讨厌,这个黑脸就由我来扮演。"宋桓 侯听了十分高兴,对他倍加信任。这样一来,生死予夺大权完全操控在戴剔成手里,宋国臣 民唯戴之命是从。没过多久,戴剔成就废黜宋桓侯取而代之。宋桓侯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戴 剔成所谓的仁爱、廉洁和忠诚,都是伪装的。可是,噩梦醒来是黄昏,这一切都晚了。 虽说识人不易,但却有规律可循,诸葛亮曾总结"七条识人之道"、李悝曾提出"识人五 法"等,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我们今天识人,既要注重时间的检验,更要通观全部历史; 既要注重组织考察,更要注重群众公论;既要看在岗在位的表现,更要看八小时之外的所为, 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把人看准看清,把人才选好用好。 客观事物各具所长,也各有所短,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才也 是一样,世界上全才极少,甚至是没有的。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诗曰:"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

腾讯文库高中历史史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