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武汉外国语学校—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
武汉外国语学校—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v 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 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 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v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t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 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 D.一年三熟制 v 3.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 t 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 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 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t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 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昔者,纣为象箸(筷子),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盛羹器皿),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粗劣食物),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 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 (酒糟堆成的山丘),临酒池,纣遂以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象箸”、“玉杯”可能来自民营手工业 B.当时农牧业落后,“酒池肉林”的记载不符合历史事实 C.当时的官营手工业能织出多种精美的丝织品 D.纣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活奢侈腐化 7.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 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一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楚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8. 下列关于我国制瓷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