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论文

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职业教育论文   摘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 教育 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目前,已有越来越

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职业教育论文 摘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 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 校开始参与“挑战杯”竞赛。高职院校应对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根 据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采取有力对策,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关键词:“挑战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作 为大学生创新教育重要载体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 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九届,从最初只有52个高校参加到2006年 有283个高校参与,从祖国大陆延伸到港、澳、台地区甚至国外的大学生团体, 被誉为大学生创新竞赛的“奥林匹克”。“挑战杯”竞赛一直保持整体性,研究生、本 科生、专科生等同台竞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此项重大赛事,其作品 体现出的高职特色及其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已经引起高职教育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 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的现状及培养对策进行研究。 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 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历届“挑战杯”竞赛的情况来看,在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培养上存在以 下问题:一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大;二是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形 成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氛围,学风建设有待加强;三是高职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难以开展,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出成果更是难上加难。这些问题集中反映 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整体淡漠和创新能力的普遍缺乏。 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对学生科技创新与“挑战杯”竞赛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挑战杯”学生科技创新活 动是促进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有些高职院校对此认识不够,而是简 单地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获奖与创新教育成果评价等同起来,指导学生向重点大 学的项目看齐,盲目求大、跟风,以夸张的形式主义取代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锻 炼和提高,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初衷。高职学生本身并不缺乏创新潜能,但缺乏创新 的动力和欲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毅力,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 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创新教育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统一性教 学,教师独占课堂,导致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率 低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培养没有在课堂主阵地 得到落实,实训教学往往强调对某项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不能启发学生对生产领 域中的问题进行独立分析与思考。 创新教育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与技能优势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 过程中,往往在理论研究这一高职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揠苗助长,而忽视了高职教 育的特点,没有引导高职学生在技能、生产一线获得新发现,产生新突破,其效果 必然适得其反。离开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在理论 研究方面更难与重点高校一争高下,容易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进而缺乏创新的激 情和后劲。 缺乏鼓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机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对“挑战杯”的认识和

腾讯文库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