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五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五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

面的生态平衡,其实下面还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审美方面的挖掘利用。一个小康社会,除了 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五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2020-2021 物质的充裕,还得精神丰富,精神财富中,审美是一大内容。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 含解析 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 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我们要永葆一种崇敬、虔诚之心,向自然汲取美感。这是更高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1.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12-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A.大自然因为蕴含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美的要素,所以能给人以美感。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 B.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 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灵感。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 C.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存在的美的要素,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 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 D.小石潭的凄清、范仲淹的物悲物喜、荷塘月色的宁静是文学家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 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 合的产物。 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 E. 自然中的美景是是无数各种因素的最佳组合,不是随机排列组合而成的,自然美景不可 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杜甫说, 多得,不可再造,也不能失而复得。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刘海粟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 3分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 () “” 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 B.郁达夫用心品味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骤。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 C.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 D.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 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 14. 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4分) 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 15.作者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自然美景。(4分) 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象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 参考答案: 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 12.(5分) 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 “ C、E(C文中所谓在人类的精神产物中可以找到,而在自然中早已存在,并且更为丰 “”“ 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 ”“”“” 富的这些要素仅指上句对称、和谐、奇巧等,并非指所有的美的要素。E.自然美 ”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 景也是随机排列组合而成的。) 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意境美、哲理美。 “” 13.D(这是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得到的哲理,属逻辑美。)[3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 ① 14.、因为自然中蕴含许多美的要素。 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 ② 、因为人善于观察,从而发现其中之美。 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 ③ 、人还将这种美感上升为感情,达到美好的意境。 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天星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 ④ 、又进而求理,形成逻辑美(哲理的美)。 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 [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就永不再来。滕王阁被火烧了,只有到《滕王阁序》里去体验它。只有保护才能开发,开发 ① 15、作者认为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可再造,人们要珍惜保护自然美景。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旅游开发,卖门票挣钱,拉动消费这是物质方面的开发。把山水的美 ② 、只有有了保护才能去开发。要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开发。 感挖掘来,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这是精神方面的开发。 ③ 、要重视挖掘山水的美感,转化为文、诗、歌、影、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 为什么有名山名水名人的地方,人们去得多,因为它的审美价值大,便于开发成精神财富。 丰富人们的精神。 过去讲人战胜自然,现在我们讲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一种进步,但这只是一小步,是物质层 ④ 、我们要永葆一种崇敬、虔诚之心,向自然汲取美感

腾讯文库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五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