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9课《土地的誓言》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景物特征的方法。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第9课《土地的誓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2. 1、揣摩、欣赏精彩片段,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用具 3. 标签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 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 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 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先学 (一)自学指导 (请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时间13分钟) 1、自由朗读,要求声情并茂,力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抒情脉络,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 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本文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 本文结构:想到、听到——发誓回去 结构相同:先直抒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抒胸臆。 1

腾讯文库七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