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基础心得体会
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基础心得体会“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是建立和谐
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基础心得体会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的新型关系。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 现。人们之间以诚相待,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 所。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一些地 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因此,以诚信为重点,正确 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用诚信道德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 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 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所以,市场经济也是信用 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同时,市场经济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 的属性,如果对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一些人就可能以失信行为来谋不 义之财。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失信问题较为严重,加大了企业 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企业在经贸往来中的信誉。失信行为还从经济生活蔓延到政 治、文化及人际关系领域,并滋生了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所以,诚信和失信的道 德冲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建设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解决得如 何,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状况。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第三,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诚信,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任务。政府的诚信建设,一是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层 面;二是表现在政府行为的诚信层面。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制度不公就 会导致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利益分配失衡或利益冲突,并为各种不 法行为、失信行为提供孳生的土壤。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五个统筹” 的关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群众特别关切的 问题,是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要通过各级政府 及其工作人员去维护和实施,其实施的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风,决定着政府的公 信度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缺乏责任意 识,致使政策扭曲;有的地方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 力。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尖锐地指出: 有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 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 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因此,诚信政府建设,关系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