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解方程方法教学 一、深刻领会内容编排及其意图 《简易方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章的内容。本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
小学数学解方程方法教学 一、深刻领会内容编排及其意图 《简易方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章的内容。本册教材关于简易 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但是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内容的呈现、展开 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等式的基 本性质,教材用四幅插图展示天平实验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探究等式 基本性质的过程。解方程的教学,也是借助天平演示的插图,展现解这些方程的完 整思考过程。因此,在现行的新人教课标版教材中,小学阶段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 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降低了学生计算的坡度,加强了小学和中学数 学教学之间的衔接。 二、理解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原理 首先,它追求的是解题思路的简约化。 在传统解法中,我们必须先牢记四则运算中的六个基本关系式,然后根据不同 的方程判断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属于哪个量,应套用哪个或哪几个关系式来求未知 数。这其间,思维的复杂性可想而知,稍有差错,便会出现解题失误。 而新课程化繁为简,紧紧抓住方程的本质特征等式的基本性质,把各种方程整 合为同一类型的问题,解题思路显得异常简单。那就是:只要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 相同的运算,使方程的一边只留下未知数x,另一边只剩下已知数,即可求出方程 的解。而且,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呈现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识规律,它利用 天平为认识和处理方程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智力图像:方程类似于一组天平,方程 中的等号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质量的物体,天 平依然保持平衡的道理,数形结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 理解。 其次,它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提升。 再者,它贯彻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这一方面的唯一要求是:理解等式的性质,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对于这一教学阶段目标,可 否这么理解:用其他方式(如用四则运算中的六个基本关系式)解简单的方程,而没 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就没有完成这阶段的教学目标呢而且从教学目标 中也可以看出:现在,教学方程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不能演绎 为操作、训练解方程技巧的过程,而是在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模型的变 换,进一步等式的基本性质,而这一教学目的是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因此,我们 从一开始就应坚持引导学生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最后,它加强了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学学习解方程用的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代数的思考方法,如果小学阶段 坚持用算术思维解方程,将会造成中小学数学知识间的脱节。以前就是由于存在着 这种脱节,许多学生升上初中后,由于受到算术方法的负迁移,一时无法接受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