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 银监会设立前,我国实行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 银监会设立前,我国实行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 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而中国人民银行兼具监 管银行和制定货币政策的双重任务。随着金融形势的发展,传统的金融机构性监 管模式(中央银行监督银行业、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监督证券业、保险监督管理部 门监督保险业,彼此相互分离和独立)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中央银行 对银行业的监管为例。在新的金融格局背景下,中央银行监管银行业面临两难选 择:一方面中央银行要负责货币政策的稳定,要密切关注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与 通货膨胀指数;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又要注意商业银行的证券交易风险,保证商 业银行具有充足的流动性,防止商业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由于中央银行的主要 职责在于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以保证币值的稳定,因此客观上存在着中央银行 只注意货币政策而忽视监管银行金融业务的可能,尤其是当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 的流动性需求之间产生目标冲突时更是如此.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过 表决,通过了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将中 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 职能分离出来,并与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 理委员会。由此,我国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负责金融监管的格局。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