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材料已修改的
《元素》说课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卢晓倩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二《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
《元素》说课 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卢晓倩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二《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 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 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本着这种观点,我进 行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元素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分子、原子及原子的内部结构之后学习到的一个宏观概念,这个概念是宏观与微观之间的 桥梁。学生刚开始学到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可以从宏观上去把握的,看是否生成了新 物质。之后进入到了微观粒子的学习,对元素的学习阶段,属于从微观又回到宏观的过程。 学好这一概念及其应用,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上的宏观和微观,完成认识上的宏观和 微观的切换,建构学生的微观想象力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对教材 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将本课设计成探究式的学习,重在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了教师不是 单纯传授知识,而是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整合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 学。 课标要求: 在“物质的构成”中的“认识化学元素”。 1.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活动与探究建议 1.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3.收集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 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在把握课标要求和结合教参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对本课题进行了仔细分析。 二、综合分析 1、本课特点: ◆ 概念课 抽象 ◆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对物质微观和宏观认识上的统一。 2、学情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