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一培养七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研究_图文
《培养七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课 题 实 施 方 案一、提出背景据调查(见“证明材料”),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特别是作文的兴趣不大,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优质生源流失;二是农
《培养七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课题 实施 方案 一、提出背景 据调查(见“证明材料”),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特别是作文的兴趣不 大,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优质生源流失;二是农村学生视野狭窄, 写作单一枯燥。其中,第二个因素尤为突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 的写作,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关键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针对 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所任教的七年级语文课程,我提出了“培养七年级学生 写作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为九义校语文教师找出一些方法,使语文教学 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二、课题界定 1、作文: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 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2、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 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 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 三、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 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 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 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名家论述 (1)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 掌握知识的意愿。”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 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 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5)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 间。”因此,怎样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在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