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对稳定在一

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 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对稳 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当机体在致病菌因子作用下,一般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首先出现 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因此,监测并及时正确地记录生命体 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护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一、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 50 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左右的 45 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的能量转移到三磷 ATP 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 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 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 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 在正常水平。 (一)正常体温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 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 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 ). 3736.237.237.5(0.3-0.5 ℃(范围-℃),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所谓正常体温不 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腾讯文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付费本文由贤阅文档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当机体在致病菌因子作用下,一般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首先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因此,监测并及时正确地记录生命体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及护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体温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50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其中%左右的45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的能量转移到三磷ATP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仍维持在正常水平。(一)正常体温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36.237.237.5(0.3-0.5℃(范围-℃),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1.性别因素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2.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32648.昼夜因素一般清晨-时体温最低,下-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4.情绪与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二、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疾病、药物与其它因素(高热或寒冷环境),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时,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出现异常体温。体温过高或过低都是异常现象。(一)发热病理性的体温升高超过一般人的正常范围称发热。由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中枢功能紊乱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所致。发热是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长期发热可使体内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引起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1.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包括生物性病原,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