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1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教师版)
第一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一、章节阅读指导《乡土本色》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性作用。“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家乡。“本色”即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或品质。“乡土本色”可以理解为
第一章《乡土本色》精读提纲 一、章节阅读指导 《乡土本色》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性作用。“乡土”即家乡的 土地,可借指家乡。“本色”即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或品质。“乡土本色”可以理解为“家乡 的本质”“家乡的特点”。结合首段文字看,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而是 指“中国社会”。作者在首段提出了全书的核心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即中国社会的 本色是乡土性的。 作者认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中国拥 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乡下人” (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 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社会的结构特 点又使农民与土地密不可分。从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言,乡村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从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农民因现实的需要聚村而居。 聚村而居的居住方式产生了“地方性”的限制,使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而村落 内的人又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社 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因时间而熟悉、因熟悉而信任、因规矩而自由的关系; 人对自然物的认识也是从熟悉中获得的一种个别的经验性的认识。 基于对中国社会乡土性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作者在尾段对乡土社会的发展命运进行了反 思。他认为,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乡土生活中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会逐 渐产生弊端,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二、段落大意归纳 本章共十七个自然段。各段段意如下: 第一段: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第二段:我们的民族与土地分不开,既在土地上创造过光荣的历史,也受土地的束缚。 第三段:“土”在我们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纲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