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玄意识与中国哲学
幽玄意识与中国哲学幽玄意识与中国哲学 [提要]本文运用哲学与哲学史相统一的方法,论述了幽玄意识的含义,以及它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论文认为,幽玄意识就是世界不透明的意识,同时也是人的有限性的意识,它表
幽玄意识与中国哲学 幽玄意识与中国哲学 [提要]本文运用哲学与哲学史相统一的方法,论述了幽玄意识的含义,以及它 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论文认为,幽玄意识就是世界不透明的意识,同时也是人 的有限性的意识,它表达的是世界和自我的阴暗、欠缺、不完满的面向。先秦汉唐 的哲学具有这种浓郁的幽玄意识,这种意识渗透在对于存在的理解中,存在(道)就 是一阴(幽暗、不可见)一阳(显明、可见)的持续的交互作用,就是当前的可见者与 不可见者共同构成的场域总体,它是一切创造得以展开的场所。以幽玄的世界观为 基础的天人观是《中庸》的"配天(道)"观和《易传》的"继天(道)"观,它不同于宋 明的"同天"、"法道"观。中国哲学的历史,从先秦汉唐到宋明,再到现代,是幽玄 意识一步步衰退的历史。回顾一下现代中国的哲学,就会发现,它具有一定的理想 主义色彩。进步和进化的信念、对世界之可知性的确信不疑、对于乌托邦式目的王 国的执着追求,似乎构筑了一种坚定的乐观主义的传统,被这个传统濡染的人们曾 经过于盲目地相信人对于世界的主宰力量。这个传统是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在现代的延续形式呢,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而且,这个现代的乐观主义传统 恰恰是对古典时期的中国精神传统的一种颠覆,这种颠覆反映出来的哲学生态不是 我们在创造性转化古代的传统,而是我们的古代传统在现代的湮灭、被遗失与被忽 视。通过对于幽玄意识的分析可以表明这一点。一"幽玄意识"这个词语是我们对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的概括,它也可以被表达为一种"不可见"的意识,一 种"隐性"的意识,或者说一种"不透明"的意识。在本体论-认识论的意义上,这一 概念表达的是:世界与自我总是有不可知、不可见的那一个向度,它总是超出了我 们的理解范围之外,而不能被清晰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