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光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 光源。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 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

第一单元光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 源,月亮不是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 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 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 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 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 睛。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当白光进 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 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3、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4、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6、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7、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8、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 比光滑的吸热快。 19、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 .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 高填低趋向平坦.”

腾讯文库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