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浙科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浙科版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 离学案浙科版 课标 解读 重点 难点 1.微生物实验的无菌操作。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 2.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 养的操作。 养。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 3.利用LB固体培养基分离大肠杆 的划线培养。 菌。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实验原理。 4.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 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LB固 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人们在培养细菌时, 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 细菌。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 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 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 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这种方法 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 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