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子从师,罕能由礼——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背景.docx

胄子从师,罕能由礼——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背景 绪说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重要文字,虽其名义上是为教育后学李蟠而作,但韩愈的写作用意明显不止于此。《师说》不仅在当时激起士人间的激烈讨论,并有扭转风气

胄子从师,罕能由礼——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 背景 绪说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重要文字,虽其名义上是为教育后学李蟠而作,但韩愈 的写作用意明显不止于此。《师说》不仅在当时激起士人间的激烈讨论,并有扭转 风气的现实效用,且对后世尊师思想有巨大影响。学界探讨《师说》的思想资源者 有之,但对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原因注意尚少。本文欲就韩愈的仕宦经历和唐 代的学风着眼,探讨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原因。 韩愈因为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巨大影响,故研究者多从文学史或思想史的角 度论述韩愈。对于韩愈《师说》一文之解读也是一样,研究者多从韩愈思想体系建 构或者文学史和思想史传承的角度来论述其写作缘由和意义。例如余英时先生曾在 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文中论述了新禅宗对《师说》一文的影响, 李小荣《韩愈〈师说〉与道典关系略说》一文则发现了《师说》的道教思想资源。 其实儒家思想传统中关于“师”的论说不可能对韩愈没有影响,韩愈提倡儒道,努力 复振儒学,他即使受到了佛、道的影响,也会在儒家思想传统中寻找经典根据,以此 来确立其言说的正当性。他在《师说》中就引了《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 我师。”此外,《荀子》一书也极其重视“师”的重要性,惟其所谓“师”之涵义较 大。韩愈在其著名的《原道》一文中开出儒家道统统绪,把荀子和扬雄列在他最为 尊崇的孟子之后。此外,他还著有《读荀》一文,可见他对荀子颇为了解。 韩愈读书颇杂,诸子百家多有过目,他自述“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 说。”《吕氏春秋》乃杂家之代表作,韩愈读过此书的可能性很大。而《吕氏春 秋·知士》: “今有千里之马於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 后成,譬之若枹与鼓。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 惟贤者也。”韩愈《杂说》四首之《马说》,以伯乐与千里马自喻,通观此文,其立 意与《吕氏春秋·知士》极其相类。

腾讯文库胄子从师,罕能由礼——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背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