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技术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PH)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 . 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 , 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 主要水质因子 1 、溶氧量 2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毫 /1 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 6/,2/11 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毫 /,“”;0.208/ 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毫克升以下 时,开始窒息死亡。 ,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 ;, 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 作用。 ,,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 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 . 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 昼夜变化 5680.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其余来自风力吹 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 . 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 )6065%;)1520 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鱼呼 2025 吸约-%。 ⑵ 垂直变化 , 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 . 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 , 低。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 将起良好作用。 ⑶ 水平变化 , 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处多,故 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 ⑷ 季节变化 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在夏、秋 ,. 季节。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但引起各耗氧因子 , 呼吸和发酵耗氧相对加强。使塘水在清晨溶氧量降到最低点。故夏秋季的昼夜溶氧差较大 . 在冬春季节差异则不明显 2 、水温 ,.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动故水温对鱼类生活和生存有直接影响。因此,根据 . 水温状况进行合理的投饵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